當全世界都在努力應對迫在眉睫的極端氣候變化的威脅時,香港有不少綠色企業正在努力抵抗全球暖化。憑著創新的解決方案和對可持續發展的堅定承諾,這些公司正在不懈地努力減少碳排放,保護生態系統,並為我們所有人創造一個更可持續的未來。
《橋樑》編輯部
火燒一般的炎夏
對於北半球的居民來說,二零二二年是水深火熱的一年。先是有俄烏戰爭的爆發,使糧食能源短缺;然後就是熱浪席捲各地,極端天氣引發無數災害,例如是大型山火等等。
在歐洲方面,多國都感受到異常的高溫。例如,在本年六月至七月期間,英國有地方的地面溫度高達54度,使該國發布了有史以來第一個紅色高溫預警,進入緊急狀態。
在其他地方,情況也好不到哪裡去。在加拿大的卑詩省,有地方曾出現攝氏四十九度的高溫,而在這次的極端高溫熱浪出現之前,加拿大的氣溫從來沒有超過攝氏四十五度的!
光是在六月,熱浪在全歐洲便導致了4,598人死亡,其中葡萄牙死亡1,063人,德國死亡1,636人,及西班牙死亡1,876人。對於這些溫帶國家來說,這些數字實在非常驚人。
除此以外,高溫導致歐洲出現了一系列山火。在法國南部有四萬二千英畝山林被燒燬,足足有四個九龍半島那麼大。當地有大量的居民,都受到山火的影響,被逼要疏散。
不要以為,作為一名普通的市民,你便只能無能為力地看著這些可怕的事情發生。其實,只要你作出一些微小的改變,便可以阻止(甚至是逆轉)全球的極端天氣變化!
減碳排放的逼切
到底這次肆虐整個北半球、危害多國的可怕熱浪,是如何形成的?根據英國廣播公司的最近一篇報導:這連續多日的極端高溫,都是因為「熱穹蓋頂」的現象所造成的。
因氣候變遷、北極暖化等因素的關係,導致北極噴射氣流路徑變動,使地區的熱空氣無法流出。熱空氣不但出不去,反而被高氣壓向下壓縮,使該地區的溫度熱上加熱。
雖然今次的熱浪事件未必是單一因素促成,但無可否認,氣候變化引致的極端天氣更趨嚴重,而氣候變化的一個主要成因,就是碳排放增加,使溫室氣體的排放量上升。
根據獨立機構Climate Action Tracker的預測,假如全球各國不採取任何行動,到了二一零零年,全球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將會增加一百至一百五十噸,平均氣溫會上升大約四至五度!
氣溫上升四至五度,聽起來好像只是一件小事,但這已經足以讓面積不少的冰川融化。再者,大自然的生物周期會因而被打亂,引致農作物收成受影響,引發民生問題。
作為消費者,我們可以借市場的力量,改變現時的商業模式。只要作出正確的消費選擇,便能鼓勵商家減少碳排放,採取更環保的商業模式,正視全球極端天氣的問題。
隱形的環境污染
很多人以為,一件產品環不環保,主要就是看它有甚麼成份或包裝。例如,如果某件產品的包裝沒有塑膠,或者使用天然成份製造,便是環保的產品,但事實並非如此。
因為一件產品在製造或運送過程中,可能會耗用不少的天然資源,例如是水、樹木、原油、土地、空氣等等。這些生產鏈上遊的消耗,是不會在你手上的產品中看見的。
以成衣為例,本港非營利機構Redress的循環時尚項目經理朱可殷,在接受本會的訪問時表示:「其實就算一件普通的棉質襯衣,它的製造過程便要用上二千七百公升的水。」
外,在很多衣服裡,其實都包含了塑膠的成份。「例如不少衣服都含有聚酯纖維,其實與一般的塑膠無異。當你丟棄這些衣服時,其實也丟棄了不少的石油的資源。」
根據環境保護署的統計,香港每天有一百七十公噸的衣物被送進堆填區裡。你可以想像,我們變相每天丟棄了多麼龐大的水和石油資源,浪費的可不止一堆堆衣服那麼簡單。
以上的例子,正顯示了「碳足印」和「水足印」的概念。它們分別是指一件產品在生產、運輸及倉存過程的時候,它需要排放出多少的二氧化碳,以及消耗多少的水源。
生態成本要考慮
除了「碳足印」和「水足印」,第三個同樣重要的指標就是「生態足印」,意指一件產品的生產過程中,會損害多少的自然生態,如伐木、污染海洋、危害野生動物等。
莊臣集團是本地著名的滅蟲公司,在香港已有大約七十年的歷史。幾年前,它與本地蜂農合作,展開一個名為「拯救本地蜂」的計劃,轉移誤闖民居內築巢的蜜蜂族群。
一般滅蟲公司,接到蜂巢個案後,都會用化學品把蜜蜂殺死。雖然過程很快,大約只須半小時,但蜜蜂在大自然中是幫助植物授粉的益蟲,若全部殺掉,實在非常可惜。
於是,每當莊臣集團接到除蜂的個案,就會津貼蜂農到現場,把整個蜂巢移到農場繼續飼養。雖然時間及金錢成本都提高了,但同時也積下好生之德,拯救了不少生命。
這個計劃以銷售這些蜜蜂所生產的蜂蜜,來支持營運。這比起海運或空運到港的蜜蜂,不但碳足印較少,而且對香港的蜜蜂生態,以及日漸式微的養蜂業都有極大幫助。
從「拯救本地蜂」的例子可以看到:一項產品的生產,未必需要消耗生態資源。相反,它可以為生態帶來正面的影響,讓企業可以在做生意的同時,也能拯救這個地球。
青年初創救地球
其實,除了好像莊臣集團這樣的大公司之外,香港有不少的初創都很熱衷於綠色經濟。不少的青年創業家都以可持續發展為己任,推出不同的環保產品,支持源頭減廢。
這些源頭減廢的產品,大概可以分為五個範疇:廚餘、即棄餐具、即棄包裝、「過期」食品,以及棄置衣物。在每個範疇中,我們各舉兩個有特色的例子,供大家參考:
廚餘升級再造
Breer 由四位香港科技大學的非華裔學生創立。這間公司回收餐廳及麵包店賣剩的麵包,然後用來釀造啤酒,希望結合可持續消費與消遣文化:「飲啤酒也能幫香港」。
Ways Out HK 是一間本地社企,將廚餘升級再造為首飾,提高大眾對香港廚餘問題的認知。它希望在普及可持續生活的同時,亦為單親媽媽提供培訓及彈性工作機會。
取代塑膠餐具
Green One Lab 推出了三款突破性的可拆式可重用飲管,解決傳統可重用飲管難以清洗的問題。他們希望透過上述的三款飲管,鼓勵大眾自備飲管,減少使用即棄餐具。
Planeteers 是一間本港的初創公司。他們以百份百植物製造、可生物降解、美味而又有營養的 incrEDIBLE! 可食用餐具系列,協助解決本港日益嚴重的即棄餐具環保危機!
減少塑膠包裝
Invisible Company 提供可生物降解的包裝物料。它與大型物流公司合作,以水溶性物料代替塑膠包裝,從而減少在疫情下,因網購激增而產生的大量即棄塑膠包裝垃圾。
define CLEAN 研發及製造個人護理及家居清潔消毒用品。產品絕無即棄塑膠包裝,產品體積及重量只有市面產品的10%,方便儲存及運送,減少製造及運輸時的碳排放。
轉售「過期」食品
GreenPrice 回收臨近或者已過「最佳使用/食用日期」的包裝食品和化妝品,減少相關的浪費,並致力向公眾推廣「過了最佳日期,仍能安全食用/使用」的環保概念。
FlashGreen 回收臨近或者已過「最佳賞味日期」的包裝食品,通過自動售貨機和手機應用程式,把食品重新分配給有需求的顧客,以避免被送到堆填區,造成食物浪費。
布料升級再造
Dress Green 是一間社會企業,因應成衣界產生的廢料而提供不同的解決方案。它的主要項目有:回收舊校服、舊校服升級再造,以及資助不同基層家庭購買校服等等。
Upcyco 收集時裝工業的皮革廢料,把廢料升級再造為不同產品,如皮包、旅行袋名牌及其他裝飾等,除了可以減少時裝界所產生的廢料,亦能支持香港本地的手工業。
總結
「復仇者聯盟」應該是近年來最受歡迎的電影系列。系列中每部電影的主題都相同:由於地球面臨著一些巨大的威脅,因此各位超級英雄需要聯合起來,共同對抗敵人。
雖然我們的青年創業家不是美國隊長或鋼鐵人,但是他們發揮自己的商業創意,把環保的念頭融入商業之中,來應付極端氣候等環保問題,也算是為拯救地球出一份力。
我們作為消費者,不論是個人或是機構客戶,不需要有生活上的巨大改變,只須由光顧不環保的商戶,轉而光顧環保的商戶,就能落實源頭減廢,只須花錢便能救地球。
除了可以拯救地球之外,如果你光顧這些商戶,同時也能支持青年創業,以及振興本地的再工業化。這可以說是好像某個零食廣告詞一樣:讓你一次過滿足了三個願望。
曾經有一位資深的商界前輩說:中國內地的青年創業氣氛雖然比香港濃厚,市場規模也大很多,但他們大部分的初創都只著眼於賺錢,較少在可持續發展的議題上著墨。
因此,在香港經營可持續發展業務的初創企業,可算是我們的一項特色。因此,你若支持我們的可持續發展創業家,就既能拯救地球,又能支持年輕人,何樂而不為呢?
Comments